小說、非小說大豐收 編輯展現出版靈活度
即將於2018年2月6日-11日在世貿一、三館盛大展開的台北國際書展,由文化部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1月9日公布「2018台北國際書展大獎」(TIBE BOOK PRIZE)得獎名單。今年小說類空前年輕化,非小說類富有豐盛的文學熱情,可謂豐收年。邁入第二年的編輯獎,突顯的已不只是編輯的執行力,還有為了找出讀者的靈活應對,大大展現臺灣出版的多元實力。
「2018台北國際書展大獎」(TIBE BOOK PRIZE)打破往年慣例,2017年12月20日先行公布入圍「小說類」、「非小說類」各十部作品,以及「編輯獎」自製類與非自製類各五組編輯團隊。今年入圍者展現出以往所沒有的特色:「小說類」空前年輕化,七、八年級作家輩出,老將、新秀競爭激烈,首獎最後由來自中國的金宇澄、小說家周芬伶及黃崇凱拿下榮耀。
「非小說類」文學層級提昇,藉由學術書、紀實報導及文學創作的閱讀,感受時代、與社會產生連結;由林育立、李欣倫及李玟萱三位分別獲獎,「編輯獎」則進一步思考「何為出版」應對,希望兼具銷售,亦可以做為知識及意義的追尋。自製類由衛城出版的王梵、莊瑞琳,非自製類則由時報出版的嘉世強、鄭雅菁、張瑋庭同獲殊榮。
「2018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獎名單:
「小說類」首獎:
金宇澄《金宇澄作品選輯:輕寒、方島、碗》(東美出版)
黃崇凱《文藝春秋》(衛城出版)
周芬伶《花東婦好》(印刻文學)
「非小說類」首獎:
林育立《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衛城出版)
李欣倫《以我為器》(木馬文化)
李玟萱《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游擊文化)
「編輯獎」(自製類):
王梵、莊瑞琳《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衛城出版、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編輯獎」(非自製類):
嘉世強、鄭雅菁、張瑋庭《我們一無所有》、《行過地獄之路》、《呼喚奇蹟的光》(時報文化)
在「小說獎」部分,編輯出身的金宇澄沈寂三十年功力,以《金宇澄作品選輯:輕寒、方島、碗》一長篇兩短篇,描述大陸集體勞改年代下的殘酷與屈辱;同樣周芬伶苦心經營長篇《花東婦好》十年,堪稱其集大成之作;有別於兩位老將的沈潛醞釀,七年級作家黃崇凱借用日本老字號綜合月刊之名,《文藝春秋》展現作品包羅萬象的企圖心,卻創造出一本饒富後現代拼貼趣味,兼具知識與娛樂性的長篇小說。
在「非小說獎」方面,自由記者林育立以旅居德國20年經驗,寫下《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也為臺灣提供了一個對照應映的企圖;李玟萱《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也以紀實角度,描述的卻是在主流社會框架之外,另類生存模式;李欣倫《以我為器》將女人的身體比喻為容器,寫盡肉體痛苦之極限與生之歡愉,精準細膩針針見血。
今年「編輯獎」得獎作品,「自製類」為王梵、莊瑞琳《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衛城出版、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無疑是從迫切的環保議題裡,帶人重新認識臺灣;「非自製類」得主嘉世強、鄭雅菁、張瑋庭以《我們一無所有》、《行過地獄之路》、《呼喚奇蹟的光》(時報文化),從選書、裝幀等,看到編輯對出書的謹慎及用心。
書展大獎 光榮邁向下一個十年
在外版引進書眾多的臺灣出版市場,以鼓勵華文創作為宗旨的書展大獎,不但致力於結合創作者及出版社共同倡導全民閱讀好書,時值成立十年有餘,書展大獎已成為臺灣小說界,甚至華文小說界的重要標竿。期望透過獎項的頒發與宣傳,向全球推廣華文出版品,積極協助國際版權的銷售。
2018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徵件分為「小說類」、「非小說類」、「編輯獎」,接受自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期間出版,首次於臺灣出版的中文創作。今年度共有小說類101件、非小說類290件,編輯獎自製類102件、非自製類58件作品報名角逐,經過兩階段評選出各10本入圍書籍、五組編輯團隊後,於1月9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小說類及非小說類各3本首獎、編輯獎的自製及非自製各1組編輯團隊獲得書展大獎。
2018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頒獎典禮將於2月6日書展開幕式舉行,預定將由總統頒發獎金10萬元及獎盃給首獎作者。所有入圍2018書展大獎的作品,已提前透過「城市在閱讀」、行動快閃書車等活動,成功在北北基各角落展開一波波推廣。
2018書展大獎入圍作品及第十四屆金蝶獎得獎作品,並與誠品書店合作設立「書展大賞」專區展示,提供讀者作為購書閱讀的參考指標。首波於即日起至2月12日起於誠品敦南店,1月15日至2/12日於誠品信義店、中山地下街 R79、台中園道店、高雄遠百店等北中南共5家大店同步展售,台北書展基金會並印製「書展大獎」貼紙,提供給出版社即日起展開行銷推廣,讓全民一起於新年度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