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 台北國際書展 2025.2.4-9

第十四屆金蝶獎初選公布  101件入圍 手感互動受青睞 設計新意大爆發

2017年10月26日 /

「第十四屆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2017年10月24日初選名單揭曉,共計101本書籍入圍。評審團指出,今年入圍作品設計除了視覺性強烈,互動性兼具,公部門作品所展現的創意亦令人拍案叫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出現不少以台灣本土文化與意識的作品,顯見設計界對台灣在地的關注日益重視,也呼應了「愈在地,愈國際」的大趨勢。

 

邁入第十四屆的金蝶獎,由文化部主辦、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田田圈文創工作群協辦,是台灣鼓勵書籍設計最重要的獎項。期限自2016年7月1日起至2017年6月30日初版的圖書為主,今年競賽線上報名計有468件書籍,比去年件數多增加65件,經過初選、決選,共有101件作品初選入圍。

 

爭取世界最美麗的書榮耀 11月揭曉決選30名

 

金蝶獎預計於11月邀請國際評審進行決選,再選出金、銀、銅獎各一名,及榮譽獎27名,最高獎金為10萬元。所有入圍作品,除了在2018年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賞」主題館展出外,金蝶獎獲獎作品,也將送至德國萊比錫角逐「世界最美麗的書」。

 

全新評審陣容觀察與建議

 
圖說:第十四屆金蝶獎評審團隊全新陣容,由右至左:孫正華、陳俊良、鄭志仁、陳永基、王盈發。

本屆金蝶獎評審召集人為知名設計師及策展人、自由落體設計總經理陳俊良擔任,評審團的陣容,更涵括了設計界與時尚界各領域的大師級人物,如:時尚觀察家孫正華、美可特品牌設計總監王盈發、人二創意創辦人鄭志仁、知名設計師陳永基等,以新視野提供不同的觀察與建議。

 

縱觀金蝶獎入圍作品,年年技術純熟,呈現了相當紮實的設計力,評審陳俊良指出,未來設計師在設計時,仍應以讀者的角度,考量閱讀的整體舒適度,這包括字體、開本的選擇,以及字裡行間、頁數的安排,必須恰如其分。評審鄭志仁認為,如何透過設計,讓讀者融入內容非常重要,除了不要過度設計,在視覺的美感上,如何使用多國語言的字體大小和色彩做編排,找到最恰當的平衡跟美感,也是未來在書籍設計上的新挑戰。

 

由於金蝶獎獲獎作品,將送至德國萊比錫角逐「世界最美麗的書」,評審陳永基建議,凡到國外比賽,書籍的內容、圖片、編排、閱讀習慣,都會影響到整體書的設計,設計師除了在字體編排上扎根外,也要注意頁碼、標題、索引等細節,基本上,除了封面設計是評分重點外,包括內文編排流暢度及圖文運用的協調上,也成為考量的重點,整體來說,內外兼備的書籍較受到評審們的青睞。

 

書籍設計內外兼具 展現時代默感

 
圖說:第十四屆金蝶獎初審競爭激烈,總計468件作品角逐。

從封面到內容,氣味一定要連結,是首次擔任評審的孫正華,對這次評審過程的最大感觸。她說,大部分書籍設計已走向著重內容、表達內容的方向,書籍內容的呈現成了書籍設計重要的一環。藉由設計,賦予書籍新的閱讀角度,進而重新被詮譯,引人會心一笑。像《街頭生存指南:刧市狹路求生兼作樂的第一堂課》看似無厘頭,但透過作者執著在一個具體、細膩的觀點深入鑽研,展現出時下社會充滿矛盾衝突的幽默感,再搭配絶妙設計,恰到好處,是書最有趣的地方。

 

同樣是說文解字,《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1 動物篇》和《地表最強國文課本 第一冊:翻牆出走自學期》都以知識性內容為主,生硬而不討喜,藉由設計,卻可翻身成兩個不同的閱讀境界。像前者以顏色轉化,巧妙採用桃色封面設計,讓書變得暖手,生硬體裁變得柔軟、有親和力,可謂脫胎換骨;後者用孔子和飛碟詮譯「地表最強國文」的封面設計,翻轉的印象,更令人會心一笑、拍案叫絶。

 

評審孫正華認為,這些在網路上完全感受不到的手感和溫暖,正是體現出實體書存在的必要。而愈來愈多關注台灣文化、在地議題的出版品,即使只專注一個議題鑽研,卻是呈現時代的文化紀錄,也正呼應了許多出版的大趨勢:愈在地,愈國際。

 

抵抗數位浪潮 手感溫度是王道

 

今年入圍書籍中,強調手感的特性,展現書籍的互動性,頗受評審的青睞。由新竹市政府出版的《新竹市立動物園八十週年紀念冊》,以令人驚訝的卷宗式設計,將園內動物系統性分門別類造冊、圖卡、圖文書,讓大人小孩可以用最適合他們的方式認識動物園,其精細、用心的程度,顛覆了大家對公部門書籍的刻板印象,就連評審陳俊良都說,誇張的好看,太有設計感了。評審王盈發也讚揚,本書以履歷式有系統編輯整理,如此用心,十分不容易,值得鼓勵。

 

今年另一件入圍書籍《設計嘴泡・新台客──台灣當代設計風格對話》以亂中有序,沒有裁切的設計,表現出台灣人不修邊幅的台客風,也深獲評審青睞。評審陳俊良說,乍看它的設計似有似無,沒有裁切的特殊手感,反而讓它抓到「負負得正」的要領,既不會過度設計,也能恰如其分。

 

魔鬼藏在細節中 互動創意受青睞

 

在閱讀習慣數位化的今日,強調互動創意是書籍設計的未來趨勢,也是吸引讀者的因素之一。由南方家園出版、張溥輝設計的《我們明天再說話》,就令評審陳永基印象深刻。陳永基認為,《我們明天再說話》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本書特色從拼貼表現的插畫,到字體佈局、文字的處理,實驗性十足,其中插畫不僅可裱起來,每次翻閱均有不同驚喜,讓閱讀有物超所值之感,打破框架的設計,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以注重裝幀美感的新方式,在這次參賽作品也不少。其中結合活字、排版的《老師傅的排版桌》,更是體現互動的極致!評審鄭志仁指出,各種消費和藝術的型式,都要跟人產生互動,才有溫度。像書這種靜態的載體,更需要靠設計來突顯出人的溫度。《老師傅的排版桌》,內附一張活字排版圖解、鉛字一組、活印專用紙二份,以及活字排版的範例,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迷你印刷術,可以讓讀者自己DIY,猶如新活字排版運動,讓互動中更多了一份感情的交流。

 

曾獲金蝶獎「整體美術與裝幀設計獎~其他書類」肯定的評審陳永基,則提出他對近來書籍設計的觀察。他認為,今年參賽作品有不少比重關注在台灣本土文化、本土意識,體裁更隨著國際化大躍進,出現不少像性、情慾、同志話題的書。然而在書籍封面設計,仍不脫前幾屆的影子,如:簡約線條、字體細長、走日本風、挑較好的紙質,如此充斥同類型設計,缺乏創新,也沒有實驗性。評審鄭志仁則建議,書籍可以表現個人主題和風格,不妨用包裝的概念,用開頁方式,展現不同主題和章節的區隔,從平面中找出立體的方向,是未來可以在書籍設計發展的趨勢。

 

 

想知道「第十四屆金蝶獎 台灣出版設計大獎」初選入圍名單嗎?

快至網站https://www.tibe.org.tw/tw/awards_detail/7/5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