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科學對話 盧卡·佩倫談「希望守護者」衛星的精神啟示
![](https://cdn-tibe.fonlego.com/upload_files/fonlego-rwd/website/DSC07839.jpg)
科技與信仰是否能夠相容?義大利天主教都靈總教區神父盧卡·佩倫(Luca Peyron)今(5)日於台北國際書展義大利主題國館以「常懷希望」為題開講,分享「Spei Satelles」(希望守護者)衛星計畫,探討信仰、科技與人類未來的交會。盧卡·佩倫強調,科技應當作為庇護人類希望的手段,而非毀滅世界的工具。
「Spei Satelles」是羅馬天主教會首次的太空任務,象徵科技與信仰的合作,天主教教宗更曾親自為「希望守護者」祝聖,期盼衛星發射能傳遞愛與希望,並提醒世人團結一心。
盧卡·佩倫提及,從外太空望向地球,國界不復存在,僅剩一顆美麗而脆弱的藍色星球,承載著人類的過去與未來。人類在探索其他星球的同時,應當反思是否已經解決地球上的問題。盧卡·佩倫進一步說明,科技的發展不應該是一場追逐戰,而是回歸庇護人類的根本目的,確保未來世代的生存與尊嚴。
「事實上星星是不存在的,因為人類仰望它們,所以星星才存在。」盧卡·佩倫神父指出,望向星空的行為本身即是找尋自身存在的定位。這與信仰的本質相似,透過追求信仰,人們確認自身與宇宙的關聯,進而探尋真理。盧卡·佩倫談到在《聖經》中,信徒追隨伯利恆之星尋找耶穌,與太空探索的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
盧卡·佩倫回顧天主教會在太空研究上的貢獻,並提及伽利略的故事:當年國王希望將望遠鏡應用於軍事用途,伽利略藉國王的野心發展望遠鏡,意外觀測到木星,成為第一位見證木星的地球人。顯示科學探索與信仰並非對立,而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讓人類在技術突破的同時,也能深化對世界與自我的理解。
盧卡·佩倫強調,無論人在宇宙何處,某些法則始終不變,信仰也是如此,它指引人們尋找內在價值,同時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盧卡·佩倫鼓勵大眾發掘身邊每個人的內在光芒,因為真正的探索不僅是在外太空,更是在人們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