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X閱讀:我們共同走過的閱讀時代
我們的閱讀時光
一九五零到千禧年以後的台灣閱讀風貌及演變
時代x閱讀區:策展人 文訊雜誌社社長 封德屏
內文圖片提供:國立台灣文學館、文訊雜誌社
─────────────────────────────────────────────────
閱讀,是個人青春成長的回溯,也雋刻了時代的樣貌與風華,成為群體的記憶。
我們的閱讀內容與型態,與社會變遷、教育普及、時代氛圍,以及圖書、雜誌出版、媒介改變的交互影響,息息相關。
1949年至今,台灣的社會經濟隨著世界潮流推移,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閱讀的主體、媒介、足以驚動大眾的明星作家或暢銷書類型、事件、周邊效應,呈現出不同的樣貌。若以十年為一個段落,或可看出閱讀行為的特色,及此消彼長的趨向,既描繪了當時人們關注的重點,也記錄了那個時代的特質和風氣。
1949到1959年,中國文藝協會、中國婦女寫作協會成立。反共文學當道,《文友通訊》由台籍作家發聲,《現代詩》、《創世紀》、《藍星》創刊,《文壇》開辦函授學校帶動寫作風潮,第一本圖文並茂的女作家創作合集《海燕集》成為暢銷書單,開啟以後的選集出版熱。本土漫畫先驅葉宏甲的《諸葛四郎》,攻占台灣兒童心房。
圖說:《藍星週刊》。
圖說:《創世紀》創刊號。
1960到1969年,《現代文學》、《文學季刊》創刊,引領純文學新航道,《小說創作》與日益茁壯的《皇冠》雜誌,開啟大眾文學閱讀浪潮;《文星》雜誌標榜思想啟蒙,引發筆戰,《台灣文藝》、《笠》詩刊以推動台灣本土文藝為綱領,軍中文藝與國軍新文藝運動方興未艾。學子除勤逛牯嶺街舊書攤,也捧讀租書店的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廢寢忘食。瓊瑤作品大受歡迎,帶動其後影視改編熱潮,成為青少年愛情教主。
圖說:瓊瑤小說,1981年再版本。
圖說:《文學季刊》第六期。
1970至1979年,志文的「新潮文庫」大量譯介西方人文思潮與文學經典,為年輕人奠定知識基礎工程;國立編譯館中學課本開始收錄當代作家創作,成為延伸閱讀之窗口。三毛與旅行文學席捲全台、詩與民歌從校園延燒到大眾,被稱為「文學五小」的純文學、爾雅、九歌、洪範、大地五家出版社為文學土壤播種扎根,《中國時報》、《聯合報》兩大副刊以內容與話題互別苗頭;《電視周刊》彰顯娛樂功能,《漢聲雜誌》、《漢聲小百科》對兒童教育付出高度熱情。
圖說:新潮文庫。
圖說:九歌出版品。
1980到1989年,著作權法通過實施,金鼎獎開始頒贈獎金鼓勵優良圖書,出版獎助條例施行、推動「書香社會」禮券,閱讀風氣大興。《中國時報》、《聯合報》兩大報社創設文學獎堅實了文學創作沃土,影響至大。《三三集刊》集結了文學熱血青年,帶動了後來的張愛玲熱;《人間》雜誌關注於本土及弱勢,為報導文學添入新魂。連鎖書店金石堂和誠品的設立,暢銷書排行榜引領閱讀風潮,也成為購書指標。
圖說:張愛玲致朱西甯信函。
圖說:《中國時報》第二屆時報文學獎揭曉。
1990到1999年,中美著作權保護協定即著作權法修正案通過,「612大限」成為分水嶺,西書翻譯出版大轉型;村上春樹熱銷,幾米繪本隨著兒童繪本的普及大熱門,成功勵志書高居暢榜,圖文漫畫名家輩出,有聲書也搶占閱聽市場。解嚴後的各式關注議題如環保、同志、性別、原住民等亦耕耘小成。電視讀書節目「談笑書聲」、「縱橫書海」興起,媒體、書店年度十大好書、年度風雲人物獎項的鼓舞,帶來一片榮景。城邦集團創立,著力類型分眾市場開發,中國作家王安憶、莫言、余華等作品大規模的引進,以及奇幻文學閱讀的開展,也在此時大放異彩。
圖說:島嶼邊緣。
圖說:余秋雨《文化苦旅》。
2000年以後,網路媒體崛起,《明日報》新聞台與部落格帶動「自媒體」的氣候逐漸形成。小說影視化大盛,網路書店市場占比越高,實體書店沒落、獨立書店誕生,文學網路創作閱讀平台促使中國原創小說高居暢榜,台灣本土在地書寫亦越發蓬勃。書店年度報告解析多元閱讀與出版市場,文學雜誌仍堅守理念撐持,數位出版摸索商業模式、社群網媒當紅。
綜觀台灣出版與閱讀市場六個十年的進程,可說波瀾萬丈、高潮跌宕。閱讀不僅侷限於文字、圖像,及其整合,未來,會以何種形貌呈現,或許存在這脈絡的梳理當中,等待創造另一波傳奇,迎向新智識系統的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