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媽媽的話」揚名波隆那— 阿尼默《情批》驕傲得獎
2021年05月27日 /
繼2020年《小輓》獲得義大利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青年漫畫首獎,今年台灣插畫家阿尼默再度以台語詩繪本《情批》榮獲2021年義大利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詩歌主題」評審優選獎(BolognaRagazzi Award- POETRY - 2021 SPECIAL CATEGORY-SPECIAL MENTION),連續兩年,精彩作品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圖說:插畫家阿尼默以台語詩繪本《情批》榮獲2021年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獎「詩歌主題」評審優選獎。
跨足動、漫及插畫領域的阿尼默,2019年以〈我曾是棵樹,早已是本書〉,首度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同年並隨行台灣館與其他入選者一同遠赴義大利領獎。《小輓》一書出版於2019年10月,隨即獲得當年Openbook好書獎中文創作,2020更一舉獲得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青年漫畫首獎。接續2021年又再次欣逢拉加茲獎桂冠加持,連年大獎肯定,阿尼默自謙,雖然沒有上次獲獎那麼激動,但是「能以我的母語被看見,是我最驕傲的事!」,也最令他感到開心!
圖左:2019義大利波隆那書展台灣館盛況,阿尼默(中)是台灣入選9位插畫家其中之一。
圖右:2019年插畫家阿尼默(左一)入選波隆那插畫展遠赴義大利領獎。
本次《情批》獲獎,評審評語特別高度讚賞,「這首由台灣插畫家暨作家阿尼默創作的詩,既溫柔又充滿張力,且帶著些許神祕氣息,搭配了極其優美的畫作。在文字開始之前,本作先以數張驚人的連續跨頁地景開場,有山、樹、海和屋舍。接下來,每一頁的詩都搭著一幅引人入勝的絕美插畫──畫面不僅僅是文字的映照,更能夠激發讀者進一步思考和探索。本書畫作之美讓人為之屏息。而整首詩文帶著日式俳句/短歌的謎樣氣質,沒有明確的敘事線。當書末揭露令人驚訝的結局,讀者的期待也將受到挑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的原文是以台語寫就,也是台灣大多數人的母語,但是並未被當地列為官方語言。」
首度以台語詩創作 把樹幻化為書
《情批》是阿尼默首度以台語詩創作的繪本,圖像延續2018年「白馬屎」個展畫作,除了搭配台語詩,也推出動畫版,找來金曲台語歌王廖士賢配樂、朗讀,動畫裡如同電影場景的敍事視覺,濃厚色彩的圖像,加諸台灣文化元素,隨著音律的帶動,揮灑出另類台語情感。
圖說:《情批》內頁圖。
阿尼默說,台語在他生命經驗中是很重要的元素,也是他日常唯一能和爸媽溝通的語言,他一直想讓家人了解他的創作過程。而這次利用台語創作,能夠獲得全世界的目光,土地的影像和在地的情感得以跨越語言的隔閡,傳達遠方,這是他最開心的事。
至於評審團所驚艷關於書本開場連續的跨頁地景,同樣出現在動畫版意象的長捲軸裡,延續著阿尼默心心念念關注樹木的創作。但他說,在他的畫中沒有明確的地點,甚至樹木也叫不出名字跟樹種,「在我的心裡一定是台灣,但在台灣的哪裡,不知道也不重要。」阿尼默沉靜地提到,台灣美麗的地方不只花蓮,合歡山也很美,這次的創作只有擷取蘇花公路一輛滿載樹幹的卡車,留在畫作中。
圖說:《情批》內頁圖:蘇花公路一輛滿載砍下樹幹的卡車。
除了靜態的創作,阿尼默也喜歡爬山、看書和畫樹,2016年畫的第一棵樹,並沒有收在這次的《情批》之中。他表示,《情批》作品裡最早的一棵樹是2017年所畫的,一開始喜歡觀察跟畫樹,並沒有想像它們最後會成為繪本,直到畫出一片小森林,才發覺可以集結起來,成為一個故事。
《情批》承載著阿尼默對讀者的情感。他提到原本想用第一人稱的角度,故事醞釀了很多不同版本;而既然要寫情書,便決定用台語來表現心中最直接的情感。他認為,用台語講出來的音律,會更貼近內在的聲音,既然是一封表白的情書,「我希望能更靠近我的心,所以最後決定採用台語書寫。」同時他也希望讀者能在他創作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空間中,覺得很享受,獲得一點點開心,就好了。
從漫畫到動畫 台語情詩魅力
雖然自己是以台語為母語,一旦創作要將台語幻化為文字,尤其在動畫呈現,阿尼默也遇到不少困難。他認為,以前台語是有文字的,現在學習台語卻沒有,因此多是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即使像他台語流利,也不見得熟悉台語文字表述。既然要落實紙本,語言就必須以文字書寫,因此他在創作過程中,會先唸出來,試著寫,再去教育部網站搜尋,最後請台語專家確認。《情批》從漫畫延伸跨域到動畫,再找來金曲獎創作歌手廖士賢配樂、朗讀,阿尼默真誠期待這個轉化,能讓原本聽得懂台語卻看不懂台語文字,或本身不懂台語的人,都能透過語音的版本,輕鬆享受台語文之美和背後的故事。
動畫版的《情批》商請了廖士賢聲音演出,電子書版本則是由阿尼默親自朗讀。阿尼默笑說,當初動畫版沒考慮自己來,因為《情批》要傳達的是樹和讀者之間的情感,「我只是中間的『媒人』—媒合的角色而已,不應該介入他們之間。」
「在疫情中得到消息,就像那枚月食,缺憾中依舊明亮。台灣人,加油!」
阿尼默的情話,相信大家也都聽到了。
圖說:插畫家阿尼默以台語詩繪本《情批》榮獲2021年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獎「詩歌主題」評審優選獎。
跨足動、漫及插畫領域的阿尼默,2019年以〈我曾是棵樹,早已是本書〉,首度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同年並隨行台灣館與其他入選者一同遠赴義大利領獎。《小輓》一書出版於2019年10月,隨即獲得當年Openbook好書獎中文創作,2020更一舉獲得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青年漫畫首獎。接續2021年又再次欣逢拉加茲獎桂冠加持,連年大獎肯定,阿尼默自謙,雖然沒有上次獲獎那麼激動,但是「能以我的母語被看見,是我最驕傲的事!」,也最令他感到開心!
圖左:2019義大利波隆那書展台灣館盛況,阿尼默(中)是台灣入選9位插畫家其中之一。
圖右:2019年插畫家阿尼默(左一)入選波隆那插畫展遠赴義大利領獎。
本次《情批》獲獎,評審評語特別高度讚賞,「這首由台灣插畫家暨作家阿尼默創作的詩,既溫柔又充滿張力,且帶著些許神祕氣息,搭配了極其優美的畫作。在文字開始之前,本作先以數張驚人的連續跨頁地景開場,有山、樹、海和屋舍。接下來,每一頁的詩都搭著一幅引人入勝的絕美插畫──畫面不僅僅是文字的映照,更能夠激發讀者進一步思考和探索。本書畫作之美讓人為之屏息。而整首詩文帶著日式俳句/短歌的謎樣氣質,沒有明確的敘事線。當書末揭露令人驚訝的結局,讀者的期待也將受到挑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的原文是以台語寫就,也是台灣大多數人的母語,但是並未被當地列為官方語言。」
首度以台語詩創作 把樹幻化為書
《情批》是阿尼默首度以台語詩創作的繪本,圖像延續2018年「白馬屎」個展畫作,除了搭配台語詩,也推出動畫版,找來金曲台語歌王廖士賢配樂、朗讀,動畫裡如同電影場景的敍事視覺,濃厚色彩的圖像,加諸台灣文化元素,隨著音律的帶動,揮灑出另類台語情感。
圖說:《情批》內頁圖。
阿尼默說,台語在他生命經驗中是很重要的元素,也是他日常唯一能和爸媽溝通的語言,他一直想讓家人了解他的創作過程。而這次利用台語創作,能夠獲得全世界的目光,土地的影像和在地的情感得以跨越語言的隔閡,傳達遠方,這是他最開心的事。
至於評審團所驚艷關於書本開場連續的跨頁地景,同樣出現在動畫版意象的長捲軸裡,延續著阿尼默心心念念關注樹木的創作。但他說,在他的畫中沒有明確的地點,甚至樹木也叫不出名字跟樹種,「在我的心裡一定是台灣,但在台灣的哪裡,不知道也不重要。」阿尼默沉靜地提到,台灣美麗的地方不只花蓮,合歡山也很美,這次的創作只有擷取蘇花公路一輛滿載樹幹的卡車,留在畫作中。
圖說:《情批》內頁圖:蘇花公路一輛滿載砍下樹幹的卡車。
除了靜態的創作,阿尼默也喜歡爬山、看書和畫樹,2016年畫的第一棵樹,並沒有收在這次的《情批》之中。他表示,《情批》作品裡最早的一棵樹是2017年所畫的,一開始喜歡觀察跟畫樹,並沒有想像它們最後會成為繪本,直到畫出一片小森林,才發覺可以集結起來,成為一個故事。
《情批》承載著阿尼默對讀者的情感。他提到原本想用第一人稱的角度,故事醞釀了很多不同版本;而既然要寫情書,便決定用台語來表現心中最直接的情感。他認為,用台語講出來的音律,會更貼近內在的聲音,既然是一封表白的情書,「我希望能更靠近我的心,所以最後決定採用台語書寫。」同時他也希望讀者能在他創作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空間中,覺得很享受,獲得一點點開心,就好了。
從漫畫到動畫 台語情詩魅力
雖然自己是以台語為母語,一旦創作要將台語幻化為文字,尤其在動畫呈現,阿尼默也遇到不少困難。他認為,以前台語是有文字的,現在學習台語卻沒有,因此多是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即使像他台語流利,也不見得熟悉台語文字表述。既然要落實紙本,語言就必須以文字書寫,因此他在創作過程中,會先唸出來,試著寫,再去教育部網站搜尋,最後請台語專家確認。《情批》從漫畫延伸跨域到動畫,再找來金曲獎創作歌手廖士賢配樂、朗讀,阿尼默真誠期待這個轉化,能讓原本聽得懂台語卻看不懂台語文字,或本身不懂台語的人,都能透過語音的版本,輕鬆享受台語文之美和背後的故事。
動畫版的《情批》商請了廖士賢聲音演出,電子書版本則是由阿尼默親自朗讀。阿尼默笑說,當初動畫版沒考慮自己來,因為《情批》要傳達的是樹和讀者之間的情感,「我只是中間的『媒人』—媒合的角色而已,不應該介入他們之間。」
「在疫情中得到消息,就像那枚月食,缺憾中依舊明亮。台灣人,加油!」
阿尼默的情話,相信大家也都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