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 台北國際書展 2025.2.4-9

【義大利主題國】焦點作家

2025年01月20日 /


義大利主題國帶來了11位當代義大利作家!
類型豐富類型橫跨經典文學、小說、懸疑推理、歷史、保健生活、宗教與科技反思、童書繪本、漫畫等,歡迎讀者於2/4-9台北國際書展期間至義大利主題國館與作家相見歡✨

 

馬力歐・巴稜奇 (MARIO BARENGHI)

馬力歐・巴稜奇曾在線上文化雜誌《雙零》(Doppiozero) 上,以〈想像力的指示〉為題發表專文,其中論及文學教育的段落如此提問:「文學是有辦法傳授的嗎?」他的生平,證實了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還大獲成功。
巴稜奇 1956 年出生於米蘭,現職為米蘭比科卡大學 (University of Milan Bicocca) 義大利當代文學教授,研究專長包括小說、回憶錄及文學理論。他的研究特別聚焦於伊塔羅・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 及普里莫・萊維 (Primo Levi) 兩位人物,更以相關主題撰述了多篇專文及深度研究。其中包括兩本專書《伊塔羅・卡爾維諾:線與邊界》(Italo Calvino, le linee e i margini,2007 年) 以及《卡爾維諾:文學史簡介》(Calvino. Profili di storia letteraria,2009 年),均由磨坊出版社 (Il Mulino) 出版。而最近出版的《多神論者卡爾維諾》(Calvino politeista,Carocci 出版,2024 年),則是一本紀念作家百年誕辰的論文集;最後,還有雙語刊行的《為何相信普里莫・萊維》(Perché crediamo a Primo Levi?/Why Do We Believe Primo Levi?,Einaudi 出版,2013 年)。
其他作品還包括《詩意的靈長類》(Poetici primati,Quodilibet 出版,2020 年) 與《極端》(In extremis,Carocci 出版,2023 年),探討二十世紀義大利文學的葬禮相關主題。

 

 賈尼・比翁蒂羅 (GIANNI BIONDILLO)

賈尼・比翁蒂羅 1966 年生於米蘭,並在當地長大成人。2004 年,他發表了首部小說《殺人的理由》(Per cosa si uccide,Guanda 出版),創造了米迦勒・菲拉羅 (Michele Ferraro) 探長一角。小說以作者家鄉的郊區為背景,為日後暢銷的系列推理小說揭開序幕,多年來在義大利國內及海外屢獲殊榮,各方佳評如潮。

比翁蒂羅才華橫溢,作品觸及面向多元且擅長各種風格及文類,他身兼劇作家、編輯及散文家,創作範圍涵蓋兒童讀物、劇場獨白及短篇故事,還將自身的建築師專業一併融入文字創作職涯裡。《我們所不是的》(Quello che noi non siamo,Guanda 出版,2023 年) 正是結合雙棲職涯所誕生的作品,這本書在 2024 年榮獲義大利歷史最悠久的文學殊榮,巴古塔 (Bagutta) 獎予以肯定,書中探討了幾位藝壇新秀的集體幻滅,以及法西斯的濫觴何以被誤認為建築的新紀元。

 

 大衛・卡利 (DAVIDE CALÌ)

大衛・卡利 1972 年出生於瑞士利斯塔爾,並於 1994 年起開始插畫家與作家生涯,任職於義大利的圖像小說殿堂 — 利諾斯 (linus) 雜誌編輯團隊。多年來,他勇於承接各種新挑戰、樹立了多重里程碑,成就豐碩、涉獵廣泛,在文學、閱讀推廣、休閒娛樂以及桌游設計等領域均有相當斬獲。
卡利的著作《作家和他的狗》(Kite Edizioni 出版,2019 年) 在全球 30 多個國家翻譯付梓,英文版獲選為《紐約時報》2022 年度十大最佳插畫書,繁體中文版則由台灣的大塊文化出版,也在其他許多國家發行。在 2024 年,卡利獲選為「當兩個海洋在波隆那相會」展覽的焦點作家,慶祝他的創作宇宙與台灣愛書人邂逅,並且獲得波隆那兒童書展贊助,由大塊出版以及德羅塞爾麥爾學會 (Accademia Drosselmeier) 共同舉辦。他的新作包括了《有時,仍然》(A volte, ancora) 以及《騎虎》(Cavalca la tigre,均由 Kite Edizioni 出版,2024 年) 等。

卡利在臺灣出版的作品超過20部,其中包括《大暴龍來了!》、《這裡不歡迎大象》、及《大鯨魚瑪莉蓮》等。

 

勞烏拉・伊麥・梅希納 (LAURA IMAI MESSINA) 

勞烏拉・伊麥・梅希納 1981 年出生於義大利羅馬,卻是精神上的日本人,她在二十三歲時前往東京精進日語,從此定居東京。她首先在國際基督教大學就讀,之後更繼續攻讀東京外國語大學,以日本及歐洲文學中的物質性為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她也撰寫許多關於義大利文化的報章短文,並協助日本國際廣播電台及電視台 NHK。

她跨足小說、散文及兒童故事,其中包括暢銷 30 多個國家,在 2020 年由皮耶梅出版社 (Piemme) 發行的《風之電話亭》(The Phone Box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此書於2021年在臺台翻譯出版。此外尚有《彩繪日本》(Il Giappone a colori,2023 年) 以及《所有遺失的地址》(Tutti gli indirizzi perduti,2024 年),兩書均由埃諾蒂出版社 (Einaudi) 發行。

 

 伊莉安娜・李歐塔 (ELIANA LIOTTA)

身兼專業記者及作家,伊莉安娜・李歐塔在筆下交融了科學的嚴謹態度以及通俗親切的風格。例如與米蘭歐洲腫瘤研究所 (IEO) 合作撰寫的《聰明飲食法》(La Dieta Smartfood,Rizzoli 出版,2016 年) 一書,已在南韓等 20 多個國家發行譯本;她也與米蘭人文大學醫院 (Humanitas University Hospital) 合作撰寫《年齡並非人人相同》(L'età non è uguale per tutti,2018 年),並以《大自然的反撲》(La rivolta della natura,2020 年) 榮獲蒙塔萊 (Montale) 非小說類大獎。最後,《拯救我們的食物》(Il cibo che ci salverà,2021 年) 則以飲食為出發點,反思生態環境變遷,並由她摘錄書中文字,創作了五段電視獨白,在義大利廣播電視 1 台 (Rai 1) 播放,三本書均由忒修斯之船出版社 (La nave di Teseo) 發行。2024 年,她的最新著作《人生不是競賽》(La vita non è una corsa) 同樣在忒修斯之船出版社出版,這是她與米蘭大學及聖拉斐爾 (San Raffaele) 醫院合作撰寫,介紹「有助保健延年、青春永駐的四種休息方式」。
除了擔任《福祉》(Benessere) 月刊主任、《晚報》(Corriere della Sera) 撰稿人,她也是米蘭聖拉斐爾醫療大學 (Vita-Salute San Raffaele San Raffaele University) 的科學出版教授。她創立並主導了頌佐紐出版社 (Sonzogno) 統籌發行的生活科學 (Scienze per la vita) 系列叢書,並以系列名義發行 17 部由知名科學家及醫師撰寫的書籍。

 

 費德莉卡・曼佐 (FEDERICA MANZON)

費德莉卡・曼佐 1981 年出生於波代諾內 (Pordenone),並在米蘭工作、生活。2008 年,曼佐出版了敘事報導《如何說再見》(Come si dice addio,Mondadori 出版),並接連發表小說《名譽及不幸》(Di fama e di sventura,Mondadori 出版,2011 年)、《他者的懷舊》(La nostalgia degli altri,Feltrinelli 出版,2017 年) 與《邊境森林》(Il bosco del confine,Aboca 出版,2020 年)。的里雅斯特在曼佐心裡佔據著獨特地位,她自稱「愛上這裡無需理由」,更曾彙編文選《的里雅斯特之海》(I mari di Trieste,Bompiani 出版,2015 年)。她最新的小說《艾爾瑪》 (Alma,Feltrinelli 出版,2024 年) 以弗里烏爾-威尼斯·朱利亞 (Friuli-Venezia Giulia) 的首府為舞台而揮灑創作,榮獲第 62 屆的坎皮耶羅獎 (Campiello Prize) 禮讚。
她自 2023 年 1 月起擔任觀達出版社 (Guanda) 總編輯,在出版領域累積了堅實的閱歷與背景。曼佐的職涯奠基於自身在蒙達多利出版社 (Mondadori) 擔任義大利文與外國小說編輯的長年磨練,以及在亞歷山卓・巴利科 (Alessandro Baricco) 創辦的創意寫作學院,即都靈的霍爾登學院 (Holden School) 中,負責教學及講座管理的經歷。

 

 法比安諾・馬西密 (FABIANO MASSIMI)

法比安諾・馬西密,1977 年生於義大利摩德納,筆下孕育了 2019 年倫敦書展上最暢銷的義大利小說 —《摩納哥天使》(L'angelo di Monaco,Longanesi 出版),從而成為引領歷史懸疑小說界的風雲人物。
馬西密的科班訓練及職業都是圖書館員,並兼任霍爾登學院學程寫作講師,他在 2017 年以《基督山俱樂部》 (Il club Montecristo,蒙達多利出版) 榮獲德國人 (Tedeschi) 獎,並與多家義大利出版社合作,身兼讀者、文選編輯、英文筆譯、小說及非虛構作品編輯。這位作家持續以 1930 年代為主題,探索文學的可能性,並再度透過隆珈內西出版社 (Longanesi) 發表了 1933 年德國國會縱火案的相關作品《柏林的惡魔》(I demoni di Berlino,2021 年);《如果寬恕存在》(Se esiste un perdono,2022 年) 則以 1938 年的布拉格為背景,獻給「英國辛德勒」尼古拉斯・溫頓 (Nicholas Winton);而威尼斯的狂暴 (Le furie di Venezia,2024 年),則呈現了獨裁強人墨索里尼 (Benito Mussolini) 與自稱為其第一任妻子的女性間,所發生的種種糾葛。

 

 蘇珊娜・馬蒂安基利 (SUSANNA MATTIANGELI)

除了賈尼・羅大里 (Gianni Rodari) 之外,蘇珊娜・馬蒂安基利也深受伊塔羅・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 影響 (1971 年於羅馬),她身兼作家、翻譯家及兒少漫畫編劇多重身分,多年以來持續攜手學校、圖書館及書店,規劃各種敘事技巧的培訓工作坊。
她的作品《幸福的數字》(I numeri felici,Vànvere Edizioni 出版,2007 年) 入圍拉加茲獎 (Premio Strega Ragazze e Ragazzi) 決選,此外亦在榮獲義大利「最佳作家」殊榮之際,獲得評審「恰如其分傳達年幼兒童複雜的思想及情感」的讚賞。2021 年,馬蒂安基利進一步獲選為 2022-2024 年度義大利兒童文學桂冠得主。

她的作品眾多,其中《海灘上的一天》和《市場裡的一天》於2024年在台臺灣出版。;而暢銷的《HB 鉛筆》(HB Pencil) 系列 (Il Castoro 出版,2018 年),已在十幾個國家翻譯付梓。

 

 羅倫佐・馬托蒂 (LORENZO MATTOTTI)

八面玲瓏、變化多端的創作精神,是羅倫佐・馬托蒂的鮮明印記。1954 年出生在布雷西亞,馬托蒂在 1991 年成為瓦爾沃利捏 (Valvoline) 藝術團體創辦人之一,並以《火》(Fuochi,Granata Press 出版) 一書而家喻戶曉,展露成熟洗鍊並持續求新求變的風格。身為全球知名雜誌的封面畫作執筆常客,馬托蒂的筆下千秋屢次登上《紐約客》(The New Yorker) 雜誌及《世界報》,而他的經典插畫更巧妙橫跨了各種類型及時代,曾詮釋過科洛迪 (Collodi) 的《木偶奇遇記》(Rizzoli 出版,1991 年),以及路・瑞德 (Lou Reed) 對愛倫坡《烏鴉》的改編作品 (The Raven,Einaudi 出版,2013 年)。
他親手操刀 2000 年坎城影展及 2023 年威尼斯影展官方海報,而跨界執導的動畫電影《熊熊大作戰》(The famous invasion of the bears in Sicily) 則在 2019 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上映,在眾星雲集的影展期間大放異彩。在 2024 年,他也為法蘭克福書展的義大利主題國創作了主題插圖。

他參與創作的漫畫合輯《神曲:但丁逝世七百週年・精華圖像紀念版》已在臺台灣翻譯出版。

 

 盧卡・佩倫 (LUCA PEYRON)

「擔任司鐸,是我心之所嚮,投身於大學教育,熱衷探索各種新的合作可能,尤其為了年輕人在所不辭。」盧卡・佩倫先生 (1973 年於都靈) 曾如此寫道,原先鑽研法學,目前則是天主教都靈總教區的神父,已於該教區服務 20 年。
身為校園神職人員,職責兼顧地方、區域及國家層面的工作,更身兼「數位使徒服務」的召集人,佩倫神父同時也是這項志業的共同創辦人,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從信仰角度出發,針對數位文化進行反思、規劃並採取行動」的服務。佩倫在義大利各地多所大學教授神學,同時也雅好天文學,並與《發生報》(Avvenire) 及《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 等報章雜誌合作,針對科技轉型相關議題提供反思。他的著作包括《數位化身》(Incarnazione digitale,Editrice Elledici 出版,2019 年)、《數位條件下的人權》(I diritti umani nella condizione digitale,Effatà 出版,2021 年) 以及《寧靜的天空》(Cieli sereni,San Paolo 出版,2023 年)。

 

 碧翠絲・阿雷馬娜 (BEATRICE ALEMAGNA)

碧翠絲・阿雷馬娜 1973 年生於波隆那,如今成為國際兒童文學界備受讚譽的知名創作者,其實是她為童年的自己努力圓夢的結果。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巴黎到里斯本,從東京到聖保羅,以鉛筆畫詮釋阿波里奈爾 (Apollinaire)、賈尼・羅大里 (Gianni Rodari) 以及羅德・達爾 (Roald Dahl) 等文壇巨擘的著作,姓名與大師們同列書封。
《紐約時報》及紐約公共圖書館兩度將阿雷馬娜列入最佳兒童圖畫書名單,先後分別是《無所事事美好的一天》(2016 年) 與《玻璃小孩吉賽兒》(Child of Glass,均由拓比必托利出版社 (Topipittori) 出版,2019 年),上述兩本書及其他許多作品亦已譯成中文。她的多部作品已在臺翻譯上市,包含《巴黎的獅子》、《那些消失的事》、《基輔的月亮》、《永別了,白雪公主》、《我和我的小傷疤》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