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出版論壇全程紀錄】 法台有聲書現場 法台專家探討有聲書未來
本屆今年2022台北國際書展因應現今國際出版市場趨勢,舉辦「聲音經濟向前走—法國與台灣有聲書現場」論壇,由光磊國際版權公司創辦人譚光磊擔任主持人,與塞西兒‧帕盧辛斯基、洛爾‧薩潔、徐淑卿和克莉斯汀.維倫紐夫多位台灣與法國主講人,一同探討有聲書的發展與現況。
譚光磊在一開場提到聲音經濟「有聲書」是近年來出版業成長的藍海趨勢,目前皆是維持每年百分之十的成長,預估至2027年皆會維持這樣盛況,而在台灣錄製一本有聲書,其成本動則近新台幣10萬起跳,在資金上對許多中小出版社是一大門檻,欲想吸引消費者願意嘗試收聽有聲書,需要錄製近上萬本書籍才能網羅各領域的作品,只能靠時間慢慢累積,這個產業才能逐漸發展下去。同時提到台灣在2020年也開始盛行「播客Podcast」錄製節目,然而許多人因未找到其商業發展模式,導致在2021年近四成Podcast節目已停止更新,相當可惜。
由法國孔雀羽有聲書協會會長塞西兒‧帕盧辛斯基 Cecile Palusinski特地遠從法國來台,提到這兩年因疫情影響,反而讓全世界的有聲書與Podcast更蓬勃發展,她分析目前在許多英語系國家有聲書已發展近十幾年是相當成熟的,截至在2020年全球已有35億美元收益,而法國近3至4年有聲書也逐漸發展,早期近八成有聲書多為兒少文學作品為主,因此法國政府對於小型出版社加以補助,如在學校教育或國家公共圖書館打造專門收聽有聲書的空間等,在2022年3月經統計法國已有12%近790萬人口是實體有聲書聽眾,其類別含括文學、兒少文學、紀錄片、人文社會科學等,其中又以漫畫有聲書為未來重點發展之一,鼓勵聽眾收聽完後去看實體漫畫書,讓有聲書與紙本書是同時並存。
談到有聲書願景,塞西兒表示目前全球有許多新創公司針對人工智慧語音進行開發,讓其合成語音越來越接近自然的聲音,但現階段仍無法達到人類語音的情感程度,如成功研發後必能讓錄製有聲書的成本大幅降低。
緊接著由馬德里格爾集團《聽與說》系列總策畫洛爾‧薩潔Laure Saget說明在有聲書的出版過程中,版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有聲書編輯前,必須得跟作者與紙本著作出版社確認「聲音版權是否已授權?」,如同過去精裝本要製作成口袋版也必須得授權,其授權合約包含實體有聲書版稅、上架至訂閱平台/下載版稅等。
洛爾‧薩潔提到在取得授權後緊接著要找合適的聲音演員,法國對於表演工作者的法律非常完整,在簽訂工作承攬合約後,確保鄰接權(neighboring rights)意指一位演員必須授權用他的聲音去詮釋表演及商業化,而其表演成果也具有著作財產權,亦能得到其版稅。
談及有聲書訂價制,在許多已發展多年的英語系國家除了有單本付費制與無限制訂閱(吃到飽)方案,在洛爾‧薩潔慶幸目前法國是單純管理模式,採一本書訂閱模式,用合理的方式讓作者能獲利,同時也擔憂在未來不久,法國也會推出無限制訂閱方案,衝擊有聲書市場。
下半場則邀請到鏡好聽徐淑卿總監分享現今台灣有聲書市場現況,提到台灣多為中小型出版社,在錄製有聲書的成本都是一大負擔,而在錄製有聲書前必須得經作者同意,以忠於原著方式,改寫成適合有聲書的題材內容才能進行錄製,因此徐淑卿總監會希望是由出版社提供有聲書題材內容,與鏡好聽的專業演員與錄製技術合作,並協助上架至各串流平台如博客來等,達到彼此分潤的局面。
有聲書的發展也意謂著生活形式的改變,不止在手機、平板皆能隨時收聽,也代表許多內容不再是以紙本方式傳達,而是以「聲音」作傳遞,甚至以IP商業角度思考哪些管道還能用上,同時通路也會跟著變化。
最後由法國有聲書的先驅,由致力女性書寫與觀點的Des femmes女性出版社的社長克莉絲汀.維倫紐夫 Christine Villeneuve,其出版社創辦人安托瓦內特·福克Antoinette Fouque為參與法國婦女解放運動成員之一,為提倡女性能夠拿起筆,對抗社會長期漠視、抹煞女性創作力量,於1972年創辦以法國女權主義者的出版社。
繼廣播節目外,當時大眾對於有聲書籍是錄製給視障者族群及青少年兒童內容,而創辦人安托瓦內特為移民家庭,其父親早期常朗誦詩人但丁作品,然而母親為義大利裔因不識字,但又希望能閱讀許多法國經典文學作品,因此在1980年推出第一本「會說話的書」,讓母親在做家事時亦能夠收聽。
而克莉絲汀提到近年在出版有聲書作品除邀請第一線知名演員,也會邀請當代文學作家本人進行詮釋,目的是希望讓更多聽眾願意收聽有聲書,而這也帶動全球戲院因疫情影響被迫取消演出,讓許多演員也多了一個配音演出與收入的機會。
在論壇最後提到在中國大陸的有聲書市場,目前有近4.5億聽眾,如喜馬拉雅分享平台,然而其對於著作權的取得與翻譯品質,甚至其商業模式都存在極大爭議。各位與會主講人皆期望台灣未來有聲書的發展因以此為警惕,並期許與國際為方向發展聲音經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