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 台北國際書展 2025.2.4-9

刑案調查—一條選擇之路 胡慕情談非虛構書寫的真相與界限

2025年02月04日 / 2025TiBE台北國際書展

2025台北國際書展夢想沙龍在今(2/4)日舉辦書展大獎講座,邀請到今年度以《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榮獲書展大獎得主鏡文學文化組採訪主任胡慕情,和作家黃麗群對談,探討非虛構書寫中,真相與敘事之間的界線應如何拿捏。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剖析了2009年震驚社會的林于如連環弒親案,胡慕情透過親訪林于如,取得林于如自傳並在書中獨立成章,最後則辨析案件疑點,從人性、自傳真假與死刑等不同面向,思考非虛構寫作的困難和阻礙。

 

對談中,胡慕情先是提到他為何會從一般社會案件的記者成為調查殺人犯事件的作者,他表示,鄭捷隨機殺人事件觸動了他對原生家庭的生命記憶,也開始思考殺人犯如何成為殺人犯。調查書寫湯姆熊歌喉案後,亦得到讀者的正面回饋,接續第二篇調查則以被害人家人作為主角,胡慕情強調,他的書寫對象並不是針對個案,而是希望透過不同案件,讓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談到調查本書主人翁林于如一案的歷程,胡慕情坦言在這過程所遇到的阻礙是過去的組合,其中最大的困難便是疫情期間探監受到獄方限制。

 

具備豐富採訪經驗的胡慕情過去在調查土地徵收案時與受訪者相處關係良好,對此,黃麗群不禁好奇記者與事件關係人之間的界線要如何衡量,他問道:「我覺得很難有一個所謂真相或真正的中立,我比較關心你不能對他(受訪者)有情,但也不能無情。你是怎麼調和你跟事情的距離?你如何讓自己的心靈不會受到精神上的工作傷害?」胡慕情分享,之前有讀者回饋,若作者把事件真實的東西僅僅是單純呈現給讀者看,讀者自己便會感受到情緒,這也讓他思考記者的分際,自此之後他也更常親臨現場,盡量逼近現實並不干涉事件當事人的決定,他認為,這樣做不只能讓受訪者對記者產生信任,也展現出誠意與誠懇,進而形成正向的回饋,「你知道不管你們之間有什麼衝突,你都可以說真話。」胡慕情說。

 

而如今多真相的時代,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秉持的真理,在刑案調查和梳理的過程是否會有茫然或懷疑的時刻,胡慕情坦言,自己無法回答應該如何判斷立場這道命題,也無法完全理解書寫對象,然而,他卻更瞭解當一個更壞的殺人犯出現或更壞的狀況發生,他會怎麼選擇,「你選擇要做什麼樣的人?」這是胡慕情希望透過《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帶給讀者的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