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是原作的旅行 《臺灣漫遊錄》楊双子與金翎精彩對談
2025台北國際書展今(4)於主題廣場舉辦「翻譯是原作的旅行-從《臺灣漫遊錄》到Taiwan Travelogue」講座,由中文原作楊双子、英文譯者金翎及主持人曲辰與談。《臺灣漫遊錄》於去年雙喜臨門,先是在5月憑藉日本譯者三浦裕子翻譯成《台灣漫遊鐵道的兩人》獲得日本翻譯大賞,11月時又以英文版本《Taiwan Travelogue》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將台灣文學推向世界殿堂,楊双子及金翎大談創作心路歷程,也為讀者解構其中發人深省的原作和譯者微妙關係。
故事講述1938年昭和時代,日本女作家青山千鶴子在台灣與翻譯王千鶴的鐵道之旅,在台灣一年的見聞,以「米篩目」、「壽喜燒」等12道台日菜餚分篇,詳實記述台灣風土與食物。過程中,兩人產生情愫,既有原作與譯者的合作關係,也有女女相戀到分離的傷感情節,觸動讀者內心最深處。
楊双子指出,為了撰寫這部作品,看了很多跟吃有關的戰前日本作家作品,如檀一雄的《男子漢的家常菜》,其中許多作品是2000年左右才翻譯的,聲腔更接近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也是他重要的參考。金翎被問及「讓美國人意識到這是日本人寫的東西,困難嗎?」她表示,作品中許多地名發音用日文音譯,如台北在千鶴子口中就是「Taihoku」藉以更順暢地表達日本人口吻給英語讀者。
提到《臺灣漫遊錄》大量使用註解的風格,金翎表示,其實並不是普遍採用的方式,但因為中文原作已經使用,她便跟出版社說英文譯本也要用,在原書就是翻譯作品的架構下獲得出版社認同,從而有更好的呈現方式。如原作用台羅文的句子就直翻,再用註解。
金翎談到作為譯者有趣的親身體驗,有一次在咖啡廳被人認出來,很高興地介紹她給同行友人,卻只介紹是双子的譯者,還反問金「所以你不是楊双子?」
另一次遇到一群美國來的年輕人,卻有人很高興地跟她說「有了你,世界觀就改變了。」讓她非常感動有人能理解譯者的意義。曲辰做出精闢的結論,如果讀過翻譯的作品感受到原作的魅力,那絕對是有譯者的才華在其中。
談到在翻譯及改編上,楊双子是否有特別重視的部分,楊強調她全然信任譯者及改編創作者,她說「我的專業是寫小說,花太多力氣做不是我的專業的事,沒有效果。」但楊双子也笑稱至少腳色性別不能改編,不能為了追求更大收視族群等因素將女女戀其中一人改成男生。
最後談到這次榮獲美國翻譯獎項,未來是否會有更多設計給英語讀者的作品,楊双子表示不會因為這樣而改變路線,但原本順著台灣歷史發展的小說架構,原本就會寫到戰後1960年代的美援時期,讓讀者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