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成癮現象逐漸失控 苗博雅、張修修談《失控的焦慮世代》
台北國際書展於今(7)日在主題廣場開設「孩子的大腦如何被改變,如何有光明的未來《失控的焦慮世代》深入分享會」,由大塊文化董事郝明義主持,台北市議員苗博雅、YouTuber張修修擔任主講人,以《失控的焦慮世代》這本書的內容,帶出改善3C成癮的重要性,以各式數據呈現出目前青少年手機及社群成癮導致的負面影響,並提出不少解方,激發民眾思考,鼓勵大家反思並討論該如何改善這樣的現象。
郝明義表示,目前心理疾病形成一種瘟疫,青少年心理狀況不容忽視,父母的過度保護會形成拉力,加上社群媒體的加成,導致「對於現實世界過於保護,但虛擬世界過於放縱」的情形。張修修則分享他過去因為網路成癮被退學的經歷,表示在進行數位排毒之後,發現自己的身心狀況改善不少,也因此關注孩子的教養,張修修也引用書中的內容,提出孩子成長後的三個學習動機:自由玩耍、調整節奏和社交學習。「我覺得能學習到這些是很可貴的,這樣就能了解要如何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苗博雅也提出自身質詢的青少年自殺數據,表示年輕人的自殺率大幅增加,手機的應用程式會為大腦設計出一套演算法,會讓大腦產生多巴胺但不會獲得滿足,進而形成社群媒體的陷阱。「手機成癮嚴重的後果會造成焦慮、憂鬱等反應,甚至導致罹患精神疾病。不是手機本質性不好 而是應用程式影響大腦造成的負面結果。」苗博雅強調,希望社會大眾不要因此形成對立,家長也不要因此產生罪惡感,要如何有效制定策略、消弭負面的情況,對症下藥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張修修建議,如果要讓孩子減少使用社群媒體,要以班級為單位,也能透過推廣運動有效改善網路成癮的現象,「這是具有挑戰的事情,但可以先覺察再開始行動,我們互相打氣。」苗博雅表示,網路是相互連結最重要的管道,要完全離開社群媒體和網路是天方夜譚,但現今出現容貌焦慮、情緒表達愈發激烈、缺乏現實生活中的社交連結等情況,都是社群媒體對於社會大眾的負面影響,如何有笑因應和制定改善策略,需要這個世代的大人達成共識,去為下一代思考和準備,也是跨世代的人需要面對的問題。